向上向善 台企顶新为留守儿童带去阳光与希望

中国台湾网   2015-01-20 23:37
“老师我叫邓伟,请问您叫什么名字?”邓伟一边接过顶新工作人员发放的物资,一边感谢的询问着每一位的姓名。然后他弯下腰,轻轻地搭住年迈的奶奶,声音稍微有些上扬,告诉奶奶远道而来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的名字。

“老师我叫邓伟,请问您叫什么名字?”邓伟一边接过顶新工作人员发放的物资,一边感谢的询问着每一位的姓名。然后他弯下腰,轻轻地搭住年迈的奶奶,声音稍微有些上扬,告诉奶奶远道而来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的名字。

从2011年开始,顶新国际集团借助重庆留守儿童的公益平台,动员全国各地的集团同仁在每年年末进行冬令慰问发放,让留守儿童及家庭能够过上一个温暖的新年。今年的12月9日至30日,顶新集团的志愿者们将陆续对重庆地区15所项目学校和一所中职学校中的350户家庭进行冬令物资发放活动。包括大米、菜籽油、棉被、冬衣、方便面等食品以及乳霜、洗发露、洗衣粉等生活用品将由他们亲手送到每一户孩子的家中。

从2010年开始,顶新公益基金会就启动了关怀西部留守儿童的计划,在重庆设立专案工作团队,开展重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模式推广实验项目。到目前为止,基金会已累计拨款3000多万元用于重庆地区留守儿童关怀。

“我的梦想是做个有能力的人”

留守学生邓伟的家坐落于盘山公路旁的一个小山堆上,顶新的工作人员搬着大袋小袋物资还要爬一个接近90度的陡坡阶梯才能上去。在那里,邓伟70多岁的奶奶早早就站在门口等待大家的到来。

看到顶新的叔叔阿姨,邓伟忙着从屋里搬出凳子,招呼大家坐下,还一个个去询问大家的名字,然后告诉奶奶。

邓伟的父母外出多年,基本与家乡断了联系。这个由祖孙两人组成的家庭,生活来源仅为奶奶每月80元的养老金。近年来有了学校和顶新集团的资助,邓伟得以正常求学成长。在学校里,邓伟和小伙伴们相处融洽,也热衷于参加学校举办的很多活动。只是在谈到爸爸妈妈时,他表现出无奈的沉默。

70多岁的老奶奶一边握着义工们的手,一边用不太清晰的声音不断重复着:“谢谢!谢谢!谢谢你们!我认得你们,你们上次也来了。”说着说着奶奶眼里泛起了泪花。

像这样的留守儿童家庭在曲水乡比比皆是。留守儿童况磊9个月大时妈妈改嫁,此后一直由外公抚养,“我没读过什么书,家里条件也不好,感谢你们让他能够有书读,成为有知识的人”。”老人家说。

相比邓伟和况磊,李丹丹的情况让人略感欣慰。丹丹的父母和外公为了养家全部外出打工,她与弟弟、妹妹和外婆生活在一起。生活的贫苦并没有消磨她的意志,丹丹每天都坚持自习到晚上十点,从不间断,成绩在班里并列前茅。“我的梦想是做个有能力的人,就像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们一样,还有像我的老师一样,帮助人,给予力量,我觉得好伟大。我以后也想做这样的人。”丹丹说。

向上向善 传递正面的力量

记者本次跟随顶新工作人员走访了梁平县曲水乡初级中学,并一同探望了三家留守儿童家庭。陈春花老师告诉记者,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学生233人,留守儿童160人,接近70%。这些家长绝大部分都在外打工,很少回来,有的甚至也不知所踪,孩子们基本上都是和家里的老人相依为命,很多老人年近六七十了仍旧在务农养家。而令人欣慰的是通过与顶新“4+1”培养模式,这种困难的局面很大程度上都得到了缓解和改善。

“4+1”培养模式包括思想品德、人格品质、心理情感、行为养成以及“营养与健康”这几个方面。基金会希望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养成正确的学习生活规范,树立良好的人格与精神风貌,规避心理与生理的不健康状态,给他们带来希望与阳光。很明显,通过四年的努力,这种模式的确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而这些实实在在的身心关怀,也在逐步扩大,让更多的困难家庭受益。

顶新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张建利此行也觉得非常欣慰,他说:“其实,做公益并不单单只是捐资盖楼、赠送生活必需品,提供硬件设施,这些都只是物质基础,我们真正在做的还有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这是我们的宗旨。”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留守儿童正在被更多社会群体关注和关爱。他们不再像曾经那样无人问津、读不上书、缺失自我。相反,已经逐渐融入普通孩子的成长群体和轨迹,甚至更加出色和珍爱生活。“别看有的孩子那么腼腆羞涩,其实是因为对你们还不熟悉,熟悉起来他们会有很多话题,也很活泼可爱。”基金会督导陆恩尧说:“我们一直在努力,通过学校的活动以及更多的家访来关注这些孩子,让他们有一个积极正面的人生态度。”

种子从萌芽、破土到茁壮成长,是从大地中汲取营养与水分,当它长成参天大树时,便会以绿萌和累累硕果来回报这片土地。“顶新”正是怀抱这样一份“中国情”,来回报这片哺育它成长的土地。而他们也用更多的行动,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中国台湾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