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助持四川省都江堰市顶新新建小学生态池改造

  2014-06-20 10:00

    四川省都江堰市顶新新建小学系基金会重点援助与关怀的学校,自零九年新校园启用以来,基金会在学校的硬体及软体方面给予了持续的投入与关怀。

    今年针对该校的支持项目,生态池改造。经过前期评估并实地探访与校方面对面的沟通后,改造方案基本确定,目前,方案已经学校当地专业设计单位之手形成了详细的施工图纸和工程预算,具备了可操作性,以下是详细说明。

一、援助内容及说明:   

    改造现有生态池,恢复其建设之初的面貌和功能。此次改造将主要体现三方面内容

         1、突出活水原则,对生态池池底和池壁进行改造,防水和自然渗透相结合,体现生态性;

         2、突出环保理念,在教学楼旁增加雨水集水井,收集周边雨水,作为生态池的补给水源;

         3、突出使用功能,在生态池边设置亲水平台,增加绿植,铺设甬路,便于师生使用。

二、援助实施计划:  

        1、实施计划,计划在学校当地选择资质信誉较好的施工单位来具体实施。

         2、计划工期,经核准后,可于一周日内开始实施,整个工期约六十天。

三、援助内容说明:

     1、援助内容:

     位于校园南端的生态池,紧邻教学楼,零九年建成之初旨在为师生创造一个课余休息、亲近自然的场所,但是由于后续没有进行有效的维护与管理,生态池渐渐荒废,池体干涸,四周杂草丛生。对此现状,基金会拟对其进行改造,恢复其原有的面貌和功能,实现最初设计建设者的初衷。具体改造内容如下:

    1)、池体结构,两个生态池的池塘总面积约为319平米(A池的面积202.2平米,B池的面积116.8平米),池深0.7米,常水位0.3米。此次改造,拟在池底和0.4米高池壁设置防水层(防水工艺,30连锁砖+50混凝土+100沙石层,相对来说,具备一定的透水性),超过0.4米的池壁部分保留其自然渗水状态,即将常水位以上的池壁部分改造成坡地造型,素土夯实并配植一定数量的水生植物,以此保证生态池既具备一定的蓄水性,又保持一定的自然生态性。建成后,生态池自然 挥发以及池壁渗透消耗的池水可由雨水集水井进行补充;同时,两周一次的池水整体更新可通过备用机井来完成。

    2)、补给水源,在第三、四号教学楼后的杂物间处设置雨水集水井,每逢降雨,教学楼楼顶的雨水会通过天沟、泄水孔和排水管路汇入雨水集水井(井深1.5米,井口直径0.7米),经过沉砂粗滤后,可作为生态池的日常补给水源。此外,如遇降雨量不足,或是适逢每周一次的池体整体换水,设置在生态池A区西南端的备用机井(钢管机井,当地一般井深20米左右,具体设置位置还可进行调整),将成为主要供水水源。以上所述雨水集水井和备用机井,从实用性和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只在生态池A区范围内设置,且均只设置一处,B区的供水则借助输水管路引自A区。

     在排水方面,两个生态池周边设置了排水管路,每逢周期换水时,池水将通过管路排入附近的市政排水管网。具体在施工时,如果池底标高低于市政排水管,将设置水泵实现排水作业。另外,在两个生态池周边,还将设置一些水栓,用于周边乔木、灌木等绿植的日常浇灌和养护。

  3)、池边道路,在生态池周边设置园路与园步,方便师生平日进出,在池边设置亲水观景平台可使学生们近距离感受生态池的自然气息。具体来说,在生态池与教学楼后的步道之间用彩色连锁砖铺设宽1.2米园路,每个生态池进出路径各设一条,合计总长约60米。在园路靠近生态池边缘的一端,采用防腐木铺装的方式搭建3个亲水观景平台(依据池体的面积大小,池A设置2个,池B设置1个),平台长4米,宽3.5米。另外,在池A的池体边缘用长0.6米,宽0.4米黑砂石铺设一圈园步(长约百余米),考虑到池B的池体边缘与校园界墙之间距离过近(不足2.5米),安全起见,池B不设置园步。

   4)、周边绿化,在两个生态池四周的园路和园步沿线,设置一些休息长凳,方便师生小憩。长凳设计为砖砌青砂石贴面底座,宽0.15米,高0.3米,凳面采用条状木板,总长1.2米,宽0.35米,厚0.05米,设置数量初步定为,池A园路、园步周边及亲水平台台面共8套,池B园路周边及亲水平台台面共5套。